《道德經》:五十歲以后,本事再大,都不能得罪這3個人,避免晚景凄涼
2022/04/14

與老伴相互包容,才能老有所依;與兒女相互尊重,才能老有所養;與鄰居相互幫助,才能老有所安。 

作家梁實秋在《中年》里寫道: 

「所謂‘耳畔頻聞故人歿,眼前但見少年多’,正是一般人中年的寫照。」 

人到中年,經歷的無常越來越多,身邊能依靠的人越來越少,孤獨與無力感越來越深。 

半生已過,眼看著歲月流逝,終于明白:年齡大了,做人做事不能再任性妄為。 

處世,學著不與人爭,笑著后退,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待人,變得隨和如水,不再隨意得罪別人,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 

五十歲以后,不管你有多大本事,都不能得罪這3個人,避免晚景凄涼。

別得罪你的老伴,遇事退一步

網上有個投票:當你老了,回想一生最后悔的事是什麼? 

最終統計的結果中,得票數最多的一項占據了57%。 

這一選項正是:后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你有沒有仔細算過,一路走來,有多少好臉色給了外人,又有多少壞脾氣給了愛人。 

有多少日子,帶著滿腔怨氣回家,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不休,傷了家庭的和氣。 

人總要在失去一切后才恍然大悟:你平日里對待愛人的態度,和晚年時收獲的幸福是成正比的。 

《白鹿原》中有這樣一幕: 

白嘉軒和鹿子霖同時被綁架,綁匪要求兩家拿錢來贖人。 

白嘉軒的妻子聽聞此事,立即趕回家湊齊全部積蓄;而鹿子霖的妻子猶豫良久,只愿拿出一小部分家當去贖人。

這其中緣由,主要還是平日里二人對待妻子的態度大不相同,所以危急時刻才會得到如此明顯的差別對待。 

種了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付出什麼態度,就會得到什麼溫度。 

老話里常說:少年夫妻老來伴。

人老了,有老伴相依相守,有老伴在身旁照顧,知你冷暖,懂你悲歡,是世間最大的幸運。 

不禁想起河南那位悉心照顧癱瘓丈夫九年的老人。 

老人的眼睛看不見,平時只能憑借聽力和觸覺,盡心盡力給丈夫喂飯、擦洗,日夜守護在丈夫身邊。 

記者采訪時,老人笑著談到,婚后這50年,丈夫對自己特別貼心,從未讓自己干過重活。 

如今他病倒了,自己也理所應當撐起這個家,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就要喂丈夫吃好每頓飯。 

培根曾經說過:「妻子是青年時代的情人,中年時代的伴侶,暮年時代的守護。」 

同理,丈夫也是。 

人過五十,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老伴,不必為了不值得的瑣事爭出對錯,凡事退一步,就是一個家庭最好的溫度。 

兜兜轉轉,歷經風雨之后,有人與你共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才是晚年最大的幸福。 

別得罪你的兒女,因果有輪回

《道德經》里,寫著一句很經典的話: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大意是說,你想要獲得些什麼,首先要先付出一些東西。 

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亦或是親人之間的關系,都要遵循這個定律。

電視劇《喬家的兒女》中,喬家老父親喬祖望的晚年生活一度引發熱議。 

喬祖望「作」了一輩子,也算計了一輩子。 

年輕時完全不負責任,把幾個孩子全部丟給大兒子喬一成照顧。

喬家的兄弟姐妹因為沒錢吃飯,在最需要補充營養的年紀一個個面黃肌瘦,他也未曾管過一丁半點。 

等孩子們好不容易靠著互相扶持長大成人,這個老父親又開始沒完沒了的「作」。 

因為集資被騙,喬祖望欠下了巨額債款,討債的人一窩蜂涌到喬家要錢,眼看要不到錢,就把家中洗劫一空,這件事也寒透了兒女們的心。 

年齡大了,他又開始躺在家里盤算著如何問子女要錢,還偷偷跑著去找親家提各種無理要求。 

一次又一次過分的舉動,終究還是惹怒了喬一成。 

多年來積聚在心里的怨恨一點點被放大,父子倆反目成仇,幾乎斷了來往。

后來,當喬祖望癱瘓在床,連起身都不方便時,兒女們除了給生活費,很少回來探望他。 

雖然有保姆伺候,但保姆也只是為了拿到他的房子,時常把他放在一邊不管不問。 

在喬祖望彌留之際,喬一成去家里看望他,他看著眼前的兒子,后悔的哽咽道:「我們父子間的仇,這輩子是解不開了嗎?」 

一成淡淡的說:「晚了,現在我身體也出了問題,您老人家就長命百歲地活好自己,咱們各人顧各人吧。」 

世間所有的感情,其實都是一場以心換心的交付,你付出了多少,便會得到多少。 

你怎樣對待自己的子女,老了之后,就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人生有因果,世事有輪回,親情本應是一次又一次愛的傳遞,而不是一場又一場辜負。 

父慈子孝,家中有愛,日子被歡笑聲包裹著向前,這才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別得罪你的鄰居,留一張底牌

俗話說: 「人到難處鄰里來,危難關頭見人心。」 

等你到了退休的年紀,兒女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各有各的壓力,總有顧不過來的時候。 

這時,一個好鄰居,就是關鍵時刻保全自己的底牌。 

不久前,因為疫情,小區封閉管理,很多人都是在網上買菜,通過網絡獲取最新消息。 

隔壁樓上住了位獨居老人,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疫情期間他獨自一人在家。

說起這位老人,大家都表示他平日里為人和善,經常和小區里的孩子們說笑,平時下樓的時候還會順便幫鄰居扔垃圾。  

居家隔離期間,鄰居們擔心老人獨自在家生活不便,特意上門詢問需不需要幫助。 

隨后大家不僅給老人送了生活用品,還為他送去了平日里常備的藥,以便不時之需。 

有句話說的很對:遠水不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 

鄰里之間,隔著的或許是一道門,或許是一棟樓。 

不管距離遠近,人情往來次數多了,心的距離就近了,相處的和睦了,日子便能過得如春風般溫暖。 

別輕易與鄰居發生矛盾,也別和鄰居成為對頭。 

你永遠也不知道,那些和自己毫無血緣關系的人,在生命中會起到多麼重要的作用。 

有時候,你隨口一句暖心的問候,也許就會成為日后把你拉出黑暗的一雙手。 

你不經意間的一個善舉,也許就會成為將來渡你過河的船。 

打理好與鄰居之間的關系,就是為自己多備了一份安全感。 

正如古語中所言:與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人與人之間,永遠都是相互的。 

你投之以桃,我報之以李;你為我雨中撐傘,我給你鼎力相助;你給我十分的愛,我還你十分的情。 

人生下半場,若想為自己的晚年生活未雨綢繆,就要學會與他人的相處之道。

與老伴相互包容,才能老有所依;與兒女相互尊重,才能老有所養;與鄰居相互幫助,才能老有所安。 

AD
文章
圖集
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