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家長能帶4歲的孩子上戰場?瘋了不成?
此人沒瘋,他叫努爾哈赤,在1580年他21歲的時候,老婆給他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褚英。這褚英是個幸運的孩子,更是一個苦命的人,後來竟然被老子處置。
這到底怎麼回事?聽我一一道來。
說這褚英幸運,是因為出生在部落首領的家裡,從小衣食無憂,而且具備了後來接替他老子努爾哈赤汗位的資格。
一言以蔽之,投胎是個技術活,褚英投對人家了。
但是,出生好,不代表前程就一定遠大,褚英就是個苦哈哈,離繼承汗位的距離只有觸手可及的距離,可惜最終錯過了,還送了命。
說起褚英的苦,首先是在他4歲的時候,他媽歿了。
相比而言,當時褚英的弟弟代善還小,姐姐東果格格是個女孩。
因此,4歲的孩子,被努爾哈常常帶在了身邊,這讓他從小感受到了武力的作用,以及世間無情的爭鬥。當然,努爾哈赤不是趙子龍,把孩子綁到身上進行戰鬥,那時,戰爭規模還比較小, 而且努爾哈赤有時帶著孩子出去時,忙時,也常常有專人照看孩子的。
可能是過早見慣了冷酷無情的一面,導致這褚英長大後,心性殘忍,遇事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做事急躁,這為他以後的人生製造了巨大的麻煩,讓他及早去見了閻王。
有人問一個屠夫,你*那麼多豬,看見了一個個可憐兮兮的豬樣,你內心有沒有過恐懼?
屠夫回答道:起初,特別是*了第一頭豬的時候,非常恐懼,晚上覺都睡不著。後來,就是習慣了,就那麼回事,那豬不是被我*,就是被他人*,實在沒有多大區別。
褚英,就是這樣過來的。在他不到20的時候,就已經見慣了太多戰場的殘忍。
1598年,努爾哈赤對18歲的褚英說,去,討伐安楚拉庫部落。
于是乎,褚英帶隊前去,接連攻克人家20處寨子,大敗安楚拉庫,並且俘虜了大量的人和牲畜。
努爾哈赤很高興,這是後繼有人了,封賞!就這樣,褚英被封「洪巴圖魯」(超級勇士),並且晉封貝勒。
18歲的青澀小夥,竟然可以取得如此之稱號,這是莫大的鼓勵,褚英更加拼。
就這樣,褚英的經驗越來越多,打仗越來越猛,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個戰場上的驍將。
過了幾年,在1607年又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投降了努爾哈赤的蜚悠城主策穆特黑,請求庇護,努爾哈赤派出了大兒子褚英、二兒子代善,還有弟弟舒爾哈齊,令他們總共帶領3000人馬前往蜚悠城(吉林琿春市西三家子滿族鄉古城村)。
行至途中,天色已黑,烏雲密佈,霎那之間,伸手不見五指。
突然,伴隨著閃電打雷,軍隊旗杆中出現一片光亮,直插雲霄,瞬間即逝。一會後,再次出現。
舒爾哈齊說,算了吧,這種景象我從未見過,恐怕是凶兆。但褚英和代善堅持前行。
終于到了蜚悠城,留下一些輔助守城的,三人帶了一大部分兵,護送城主一行500多人準備返程。
結果,在途中,烏拉部的人堵住了去路。怎麼辦?
老同志舒爾哈齊建議躲避,賊人勢大啊!
而褚英和代善堅持一戰,褚英對下屬們說道: 「烏拉部的人本來是被打服的,現在又反叛出去,這是背信棄義的行為。既然,我們能打敗他們一次,就能打敗他們兩次。」此話一說,下麵人都被說動了,開始摩拳擦掌。
接下來,褚英和代善各領五百兵,從兩側夾擊,而另安排兩路軍馬,一路負責保護人,一路負責和敵人對戰,吸引敵人主力。
策略很有效,褚英和代善從兩側猛烈衝擊,將烏拉部的人沖的頓時亂了陣型,大家不知道來了多少人馬,信心大減。
于是,戰爭成了一邊倒的局勢,烏拉部的兵紛紛逃竄。
戰爭完成一盤點,*死烏拉兵3000人左右,繳獲馬匹5000,獲得盔甲3000副。
而弟弟代善,還擒斬了烏拉大將博克多。這對烏拉部造成了極大衝擊。
這一戰,兩兄弟震驚了各部落。
努爾哈赤高興之余,封褚英為「阿爾哈圖圖門」,意思是足智多謀之意,當時的他僅僅27歲。
之後的歲月裡,褚英又立很多功勳,為努爾哈赤的統一大業,做出了諸多貢獻。
是長子,又立了無數功勳,這讓他成為繼承人毫無阻礙。
但是,從被選為繼承人開始,褚英悲慘的命運開始進入了倒計時。
一個常常取得成功,鶴立雞群的人,必定會高看自己,而低看他人。
褚英就是這樣的人,此人武功出色,常年征戰在外,非常善于捕捉戰場上稍縱即逝的機會,而在與人的關係處理上,褚英非常傲慢,滿朝文武,十幾個兄弟,沒他看上眼的。
用現在的話說,這孫子情商忒低。
他不僅得罪了五大朝臣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安費揚古和扈爾漢,還得罪了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這9個人就是努爾哈赤最得力的幹將啊!
因為成了努爾哈赤的儲君了,因此,褚英常常進行國事的處理,對于五大臣,他沒有絲毫的謙恭之意,還多有限制;
對于四大貝勒,褚英就想削去他們的爵位,擄走他們的財富,讓他們一個個成為他忠實的奴才。
一個還沒有成為大汗的年輕人,就已經開始對功臣不敬,對兄弟不善,就已經開始把這些人當成奴才了,那怎麼行?
于是,那九個人開始和褚英拉開了距離,而且摩擦多多,矛盾多多,努爾哈赤敏銳地發現了這種情況,如果自己繼續寵愛褚英,委任他重任, 恐怕下麵這些人終究是要反的。
想通之後,努爾哈赤開始漸漸疏遠褚英,重要的工作也不再交給他了,其後兩次討伐烏拉,都沒有派褚英出去,而是努爾哈赤自己親自出門。
努爾哈赤的意思是讓褚英好好反省自己。
但是,這傢夥在家閑的無聊,開始玩起了詛咒,詛咒兵敗,詛咒出征的兄弟們,甚至詛咒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生氣了,一怒之下,就把褚英關了起來,開始幽禁。
本來,這是個暫時的懲罰辦法,但是,五大臣和四貝勒看到了希望,他們集體參了一本,大有彈劾褚英的意思,內容主要有三條。
一是說褚英曾經挑撥離間,讓「四貝勒」、「五大臣」彼此不和;
二是說褚英曾經厚顏無恥地強行索要兄弟們的財物、馬匹,讓各位弟弟非常恐慌,兄弟們很不滿;
三是說褚英曾經放言:「我即位後,將誅*與我為惡的諸弟、諸大臣。」
看到這樣控訴,努爾哈赤肺都炸了,努爾哈赤動了一絲的*機。
但,一個父親親手處置愛子,是多麼難的一件事,努爾哈赤想繼續看看。
觀察了近兩年時間,幽禁的褚英不思悔改,還屢屢口出狂言,大多就是「出去弄*誰」這樣的言論。
最終,努爾哈赤失望了,他知道,如果不處置褚英,在他離開後,褚英一定會結果在那九個人手中,或者,真的把那九個人結果了,如此,大金就算歇菜了。
既然早晚都是離開,不如提前處置得了。于是,努爾哈赤忍痛下了命令:處*褚英!那一年是1615年。
(努爾哈赤雕像)
褚英的離開,既是他本人的悲哀,也是努爾哈赤的悲哀,如果不是過早讓褚英見多了殘酷的戰爭,而是請個好老師,讓褚英在文化上也好好薰陶一下,也許,褚英就不會是這麼個結局了。
褚英離開得很悲慘,努爾哈赤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