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信被稱為 歷史上「最牛老丈人」,這是因為他有三個女兒後來都成為了皇后, 而且是三個不同朝代的皇后,這在 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然而,這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其實存在著必然的結果。
獨孤信是鮮卑化的匈奴人,其父是一個部落的酋長,在五胡十六國的歷史背景下,這樣的出身只能算是一般般。 然而,獨孤信生得十分俊美,當時人們稱美男子為「郎」,所以獨孤信經常被人稱作「獨孤郎」。
這位「獨孤郎」美貌到什麼程度呢?
史料記載,有一次,獨孤信出城打獵,回來的時候天色已晚,獨孤信因為著急趕路,在騎馬進城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帽子歪向一邊。 誰知道,第二天全城的人都學他的樣子側戴帽子。這就是 「側帽風流」的由來,可見獨孤信俊美到了何等地步。
但是,獨孤信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卻偏偏要靠自己的才華闖出一番天地。
北魏末年,發生了六鎮之亂,最終導致了北魏分裂為西魏和東魏兩個國家,權力分別掌握在權臣宇文泰和高歡手中。 獨孤信與西魏的掌權者宇文泰是老鄉,所以就選擇了投奔西魏。
宇文泰為了對抗東魏的山東地主軍事集團,就建立了府兵制,建立起了關隴貴族集團,當然那時候並沒有這個稱呼,這是後世史學家起的名字。 關隴貴族集團的主要成員就是八大柱國和十二大將軍,獨孤信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說,獨孤家族已成為西魏最顯赫的八大家族之一。
此集團中人 「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
從西魏到北周、隋、唐,這幾個朝代的皇室、後族大多出自這些家族。
作為貴族集團,其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鞏固地位,壯大實力,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聯姻。 所以,關隴貴族集團家族的子女結婚,大都是在其內部完成的,獨孤信也不例外。
獨孤信有七子七女, 七個兒子都封了侯,三個女兒嫁給了當時的貴族集團子弟。
宇文泰雖然在西魏權傾朝野, 但也不過是八柱國之一,獨孤信的長女嫁給他的庶長子宇文毓,在當時也是一樁門當戶對的政治聯姻而已。 宇文泰的地位只是比獨孤信略高,獨孤信嫁女算不上高攀,當然也算不上下嫁。
獨孤信長女的名字史料中並未記載,有電視劇給她編了個名字叫做獨孤般若,個人覺得,編得還算不錯。
宇文泰生前並未篡位,他歿後擔心自己的兒子年齡尚小,無法掌權, 便托四十多歲的侄子宇文護加以照顧。
宇文泰的意思,當然是讓宇文護輔佐他的兒子們長大成人後,繼續和他一樣當西魏的權臣,但宇文護覺得自己輔佐權臣名不正言不順,于是索性更進一步, 扶持宇文泰的兒子當了皇帝,史稱為北周。
第一個被宇文護扶持當了皇帝的是宇文泰的嫡長子宇文覺,不知道是因為不好意思,還是顧忌政治影響,總之西魏皇帝禪位後,宇文覺沒有稱帝,而是自稱天王。 雖然這和皇帝並沒什麼區別,但畢竟沒有稱帝。
宇文覺對堂哥宇文護專權很不滿,于是策劃幹掉宇文護,結果反倒被宇文護先發制人給幹掉了。
宇文覺歿後,宇文護就選擇了宇文毓當天王,這樣一來, 獨孤信的長女也就成了北周的王后。
第二年,宇文毓正式稱皇帝,追封獨孤氏為明敬皇后。
需要注意的是,在宇文覺當天王的時候,趙貴密謀幹掉宇文護,事敗被處歿,獨孤信以同謀罪被免職,不久宇文護逼迫其自絕,年僅五十五歲。兩年之後,宇文覺被滅,宇文毓成為天王,獨孤信的長女才成為北周王后, 所以獨孤信生前並未當上皇帝的老丈人。
而獨孤氏在坐上王后寶座僅僅3個月之後,就因病辭世,甚至沒有等到宇文毓稱帝, 所以獨孤氏生前並沒有當上皇后。
至于具體歿于什麼樣的病情,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沒多久,宇文毓也被宇文護廢黜了,兩人歿後合葬在一起。
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賜姓大野氏,拜太尉,封隴西郡公, 權位榮盛,並不比宇文泰差多少。
李昞是李虎第三子,被封為柱國大將軍、唐國公。
李昞與獨孤氏生了個兒子, 名叫李淵。正是他們的這個孩子,後來在太原起兵,開創了大唐三百年的基業。
李淵618年當上皇帝,建立了大唐帝國,當時其祖父母、父母均已不在人世。
但是, 李淵仍舊屬于關隴貴族集團的成員,他的皇位不僅來自于自己的奮鬥,也來自于祖輩的勢力,所以李淵追封祖父李虎為唐太祖,父親李昞為世祖,母親獨孤氏則為元貞皇后。
所以,獨孤信的四女兒生前也沒當上皇后,和大姐一樣,也是在歿後被追封的。
楊忠不是西魏八柱國之一,但卻是十二大將軍之一。按照西魏官制,每個柱國統領兩個大將軍,八柱國中,宇文泰總領諸軍,元欣為西魏皇族,其餘六人正好統領十二位大將軍。 楊忠就是獨孤信手下的兩名大將軍之一。
楊忠是獨孤信的老部下,在投奔西魏之前就投靠了獨孤信, 所以算得上是獨孤信的親信之一,把小女兒嫁給楊忠的兒子楊堅,勉強可以算作下嫁。 不過,楊忠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一員,其實力並不弱于獨孤信多少,也可以說是門當戶對。
據說,獨孤信第一次見到楊堅,就覺得這個孩子相貌非凡, 當場就決定把年僅十四歲的小女兒獨孤伽羅許配給他。在兩人成親後不久,獨孤信就被宇文護逼歿了。
獨孤信的小女兒的名字,是史料中唯一有記載的,叫作獨孤伽羅。為什麼她的名字就有記載,那兩個被追封為皇后的姐姐,就沒留下名字呢?很簡單, 因為獨孤伽羅是生前就被封為了皇后,並不是追封的。
楊忠的一生比較平淡,但他的兒子楊堅就不同了。楊堅年輕時鋒芒不露, 但卻把長女楊麗華嫁給了北周宣帝宇文贇,成為北周皇后,楊堅自己當上了國丈。宇文贇歿後,北周靜帝宇文闡繼位,當時只有6歲。
楊堅遂依靠劉昉、鄭譯偽造詔書, 在已經成為太后的女兒楊麗華的支持下,主持朝政。僅僅兩年之後,楊堅篡位,建立隋朝,將北周宇文家族殺了個乾乾淨淨, 獨孤伽羅也就成了隋朝的皇后。
獨孤伽羅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智慧的女人,她能輔佐楊堅治理朝政,當時很多大事的決議背後都有她的影子,朝中群臣將兩人並稱為「二聖」。 只是獨孤伽羅和武則天不同,她並沒有稱帝的野心,而是一心想要管住丈夫的心,在她活著的時候,隋文帝楊堅恪守一夫一妻制,從未染指過其他女人。
西元602年,獨孤伽羅病逝,史稱 「文獻皇后」。和她做了四十五年夫妻的楊堅痛不欲生,只好轉而寵愛宣華夫人和榮華夫人,一排解思念之情。
獨孤伽羅的一生豐富多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專門去搜一下看看,這裡就不多加贅述了。
綜上所述,獨孤信的女兒能夠有三人當上皇后, 主要是因為她們都嫁給了當時關隴貴族集團的子弟,在西魏、北周、隋、唐初期四個朝代,始終是關隴貴族集團在把持著朝政。
獨孤信作為關隴貴族集團的成員,選擇與關隴貴族集團內部的子弟通婚,也是十分正常的。 七個女兒,有三個女兒成為皇后,雖然這是極小機率的事件,但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是關隴貴族集團的成員。
另一個原因, 則是這段歷史時期朝代更替太快,西魏21年,北周24年,隋朝38年,這也為獨孤信三個女兒分別成為三個不同王朝的皇后,奠定了客觀上的基礎。
其實歷史上的 一門三皇后除了獨孤信,後來還有一位符彥卿,但這位的三個女兒,兩個都是先後嫁給周世宗柴榮做繼室的,另一個是嫁給宋太宗趙光義做繼室,也是歿後老公當上皇帝追封皇后的。都是繼室,而且有兩顆雞蛋放到了一個籃子裡,相比而言似乎就不如獨孤家的女兒那麼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