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第一猛將?
隋唐是三國之后,又一個名將遍地走的時期。比較隋唐和三國,哪個時期的名將質量更高的話,恐怕還是要點贊隋唐。
三國第一名將是武圣關羽,歿后都成了神。但隋唐戰神李靖一出,恐怕關羽都要退避三舍了。
李靖一生無敗績,滅敵國如閑庭信步一般。以至于有人曾感嘆:看李靖打仗,腦洞再大的作家,也瞠目結舌。
故而,直接把李靖拎出《隋唐演義》的凡人世界——趕緊當神仙玩去吧,凡塵是盛不下你了。
再看關羽就不必細說了。只能說,關羽雖牛到爆,但跟李靖一比卻不是一個級別的。
哪怕天宮世界內,李靖稀里糊涂成了托塔天王,關羽則在南天門當了「保安」!
雖然以上這些,略有些調侃的味道,卻說明了一個關鍵問題。
也就是說隋唐時期的名將,若沒有滅國的戰績,他都不好意思向前站。
比如最著名的兩大隋唐猛將秦瓊和尉遲恭,一個單挑王,一個奪槊怪(尉遲恭善于空手奪槊),若放在別的時期,妥妥都是名將風采。
可惜在隋唐時期就只能站在猛將圈里,無奈看著李靖、李績、蘇定方、薛仁貴、侯君集等幾位名將嘚瑟,為何?
秦瓊和尉遲恭,沒有滅國戰績,如何跟后面這幾位比?而這種現象,也唯大唐所獨有!
因此才說,時代和英豪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讓人有點分不清,到底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開創時代。
如今,既然提到了秦瓊和尉遲恭,那麼這兩人誰才是第一猛將?
許多人恐怕都會認為是尉遲恭,畢竟在凌煙閣24功臣排行榜上,尉遲恭都壓過了李靖,位居第七。相反秦瓊卻排在的最后。
熟悉隋唐歷史的人,會推舉秦瓊:兩人有過一次實打實的較量,美良川之戰中,秦瓊當面鑼對面鼓,擊敗了尉遲恭。
由此導致尉遲恭走投無路,為李世民招降創造了條件。
但精讀過相關歷史的人,恐怕立刻就會反對,并指出:美良川之戰,是秦瓊的伏擊戰,無論參戰人馬數量,還是事先的準備都全面占優。
尉遲恭不但全面落于下風,還措手不及倉促迎戰,哪料就是這麼嚴峻局面下,還能全身而退,這足以證明尉遲恭比秦瓊更猛。
至于有人用秦瓊后人出土墓碑說事,更不可取,上面說「 祖叔寶,隋龍驤將軍,擒尉遲敬德于美良川」,完全是一種美化夸張。
這無非是說「美良川之戰」,真實情況上面說清楚了。
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秦瓊和尉遲恭誰是第一猛將?依舊看不清。
所以,與其在「美良川之戰」和「秦瓊后人出土墓碑」上爭論,不如看看李建成和李元吉,是怎麼認為的。
畢竟他倆是李世民的對手,往往是對手的態度,最能說明問題。
不過,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態度之前,還需先了解下「凌煙閣24功臣」的排位,免得受這個排位的影響。
別看凌煙閣的排位
首先必須要知道,凌煙閣24功臣畫像,是在貞觀十七年完成的。這已經屬于李世民晚年時期了,許多凌煙閣功臣已經離世。
也就是說,李世民作凌煙閣24功臣,第一個作用便是懷念當年崢嶸歲月——人老了,總喜歡懷念過去,這是自然規律,沒辦法。
同時還有一個作用被忽略了,那就是覆蓋李淵的「十七功臣」,又稱「太原元謀功臣」。
這是武德元年,李淵稱帝后的封賞,可謂真正地「開國元勛」。
排在第一的便是李世民。
第二的是李淵的好哥們宰相裴寂。
第三是劉文靜。
還有一位也必須要知道,他就是武則天的老爸:武士彟,排在第13位。
其中,跟凌煙閣24功臣重合的有:長孫順德、殷開山、劉弘基、柴紹、劉政會、唐儉。也就是說,這6位,上了兩次榜。
現在看出凌煙閣24功臣的第二個作用了吧?其實就是變相爭奪,誰才是大唐開國帝王?
顯然李世民通過凌煙閣24功臣,全面碾壓了李淵——畢竟,如今有幾個人知道,還有個「太原元謀17功臣」?
但凌煙閣24功臣,卻天下人盡知。
那麼凌煙閣24功臣的排位依據是啥?很簡單,就是當時的官職高低!
第一名長孫無忌,是司徒,屬于正一品。
第七的尉遲恭,是「開府儀同三司」,這是從一品。
第八的李靖,是正二品!
至于秦瓊由于離世早(公元638年離世),是徐州都督(贈),屬于正三品。官職最低,所以排在最后。
也就是說,不是人們認為的誰厲害,誰功勞大,誰跟李世民親密等條件一綜合,誰就排名靠前。
如排名第14的柴紹,跟秦瓊一樣,也是歿于公元638年,他是李世民的姐夫,官職是荊州都督,屬于從二品,就排在劉弘基后面了(第11),因為劉弘基是輔國大將軍,正二品。
現在明白為何尉遲恭比秦瓊排位,高那麼多的原因了吧,跟誰厲害與否就沒關系!主要是官職(幾品官)在起作用。
故而凌煙閣24功臣的主要職能,一則是供李世民懷念,二則是覆蓋李淵的「17功臣」,至于排名前后的問題,不能過分解讀,否則容易本末倒置。
否則以謀反罪,被李世民揮淚誅掉的侯君集,為何還能排在第十七?搞得李世民都說:誅了你侯君集之后,我就再也不來凌煙閣了,因為看著傷心……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態度
明白了「凌煙閣24功臣」是咋回事,咱最后來談李建成和李元吉,對秦瓊和尉遲恭的態度。
自從李世民一戰擒雙王之后,李建成就明顯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強大壓力,再不奮起,天下人就只知道有李世民,而不知道還有我這太子了。
從此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皇位爭奪戰,就進入到白熱化。
尉遲恭和秦瓊,便進入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眼中,畢竟都知道這哥倆太猛,是李世民身邊最讓人恐怕的爪牙!很快機會來了。
據《新唐書》載: 突厥郁射設入圍烏城,建成薦元吉北討,乃多引秦王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與行,又籍秦府精兵益麾下。
同時《舊唐書》對這件事也有記載: 建成乃薦元吉代太宗督軍北討,仍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并與同行。
意思很清楚了,李建成以突厥侵犯大唐為由,推薦李元吉掛帥出征。
并趁機把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猛將,紛紛調出秦王府,劃歸給李元吉統領。
這招有多狠,恐怕誰都清楚。但以為這僅僅是針對李世民嗎?錯!
隨后李建成又跟李元吉密謀,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兵行,吾與秦王至昆明池,伏壯士拉之,以暴卒聞,上無不信。
然后說帝付吾國,吾以爾為皇太弟,而盡擊誅叔寶等。
直白翻譯便是:李元吉帶兵出征后,李建成就邀請李世民到昆明池,然后干掉他。
并告知李淵,李世民是暴亡,李淵不信也要相信,反正人歿了,接著李建成取代李淵稱帝,封李元吉為皇太弟,把秦瓊等人全誅掉!
秦瓊這個名字,三次出現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歿亡名單上」,且三次都排第一!
尤其是最后一次,干脆只說秦瓊,而尉遲恭等其他猛將,全部變成了「等」!
也就是說,李世民身邊的諸多猛將中,秦瓊被李建成和李元吉視為了頭號威脅,在誅李世民之時,也必須要第一個誅之。
所以玄武門之變前,秦瓊是李世民手中最厲害的猛將,恐怕已經是一種共識。
之所以,尉遲恭大有反超之勢,是因為他在玄武門之變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跟在李世民身邊,誅李元吉,威脅李淵。秦瓊卻在玄武門之變中仿佛隱身了一般。
但實則秦瓊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只不過由于未跟在主角李世民身邊,失去了主角光環照耀。
再加上「凌煙閣24功臣」排名墊底,故而被認為不如尉遲恭。
說來說去,從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門之變前的態度來言,顯然秦瓊要比尉遲恭更厲害,是當之無愧的大唐第一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