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喜歡明史,可以忽略這篇文章;如果有一丁點興趣,請不要離開。
今天,我為大家講講徐階一一大明官場的絕頂高手。
這個人,不曾鐵馬冰河,也不曾槍林彈雨,但他為追尋真理、摧毀暗黑,卻把權力的遊戲推到了明王朝的天花板。
甚至有人說,徐階以後,再無來者。
徐階畫像
徐階(1503年一1583年),字子升,號少湖。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松江區)人。
父親徐黼,在徐階少時曾任浙江宜平縣縣丞。
徐家算是吃上了官家飯。徐階呢?打小就有幾段傳奇。
周歲那天,家人抱他失手,不幸掉入枯井,躺在床上三天三夜不醒來,哭暈了爹娘。第四日,父親打算把他放到後山去埋了,沒想到徐階突然睜開眼睛,對母親嚷著要吃奶。
五歲時,和父親一起去括蒼山,走著走著突然不見了。父親尋人漫山遍野的找,徐階仿佛消失了一樣。徐父親仰天長歎,不料,回頭一看, 一根樹枝挑著徐階的衣襟正掛在枝頭上。
神奇!14歲,徐階考上秀才,比范進中舉提前了50年。
在縣學,徐階遇到了改變他人生觀的老師一一華亭知縣聶豹。
幾經交談,聶豹預言徐階非池中之物,刻意教他一些新奇的知識。
這些知識不是搖頭晃腦、生搬硬套的四書五經,而是一門全新的學問,那裡一片汪洋。
它超越當時的世俗、禮教和認知,仿佛站在多維空間看眾生;
它驚世駭俗,又出自本心,可遇而不可求,精髓在于:知行合一。
它的創始人,就是比徐階出生早30年的一代心學大師一一 王陽明。
王陽明畫像
嘉靖二年(1523年),一個消息震驚松江府一一徐階順利通過會試,並在殿試上進士及第中探花。
這一年,徐階20歲,被授翰林院編修。不僅如此,朝廷還同意他回鄉娶親。
徐階身材不高,但皮膚白皙,聰明機智,更重要的是,中探花、穿華服、娶新娘,意氣風發,他甚至還想站上明朝的最高舞臺,去往頂峰。
一個自有書卷氣的徐階來了,第一次他就想揚名立萬、改變世界。
徐階影視劇照
大學士張孚敬(張驄)向嘉靖皇帝朱厚熜提議,廢除孔子的王號,另外,把孔子像改為刻在柱子上,等同減持待遇。
朱厚熜同意交儒士討論。我們不要小看了這件事,這是一個重大的風向標,朱厚熜旨在削弱聖人影響,但對張孚敬來說,更像一道試金石,看誰敢和自己的意見相左?
一經提出,眾人啞默。但有個人卻堅決反對,不用問,他就是徐階。
會後,張孚敬把這個愣頭青召到朝房一頓痛駡,不料,徐階卻高昂地仰著頭,毫不示弱。
一段精彩對白為大家呈上。
張: 你背叛我?(張孚敬管著翰林院)。
徐: 只有依附才會背叛。我從沒有依附過公卿,哪來的背叛呢?
張孚敬臉色煞白,氣得七竅生煙。而徐階的話又何嘗不在理呢?
朱厚熜影視劇照
表面看,徐階給堂堂大學士上了一課,實際卻把自己推向了深淵。
結果,被張孚敬以莫須有的罪名投進大獄,差點丟命。
更不可思議的是,經張孚敬一陣耳語,朱厚熜居然在殿上刻了八個大字:
徐階小人、永不敘用一一和景泰年間徐有貞的遭遇一模一樣。
所幸朝廷給徐階留了最後一塊的遮羞布: 去延平府當推官吧!
就當時,福建延平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所謂山高皇帝遠,那裡的人全沒有京城百姓的優雅, 相反窮凶極惡、目無王法。
既然這樣, 那就先從法度和吏治開始。
徐階腦瓜聰明,對當朝法典爛熟于胸,加之能力突出、辦事迅捷,一時間,延平的面貌大有改觀。
接下來,搗毀窩點,開辦掃盲班,延平百姓對他刮目相看。
延平古城一角
一番操作後,徐階似乎已得心應手,但接下來的一件事卻撥動了延平的神經,沒有人再願意跟隨他了。
只因他要求關閉當地的非法銀礦。
銀礦像個輪盤,上至官府中人,下到不法奸商全都綁在這個輪盤上,猶如鐵板一塊,官商勾結使其不可捍動。誰試圖去打破,這幫人就要和他拼了。
徐階犯難了,他冥思苦想,始終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一一如果把這個輪盤比作一道黑障,如果不去撕碎它,延平的道德、法制將蕩然無存,之前的一切努力一切都是枉然。
他觀察著後院的螞蟻巢,雨水漫來,蟻巢轟然倒塌,螞蟻四散,不一會它們又回過頭來,聚集在蟻巢的底部。
徐階突然明白,底部就是萬事萬物的根,就是萬千大廈的命門。
為此,他通知各鄉、各村的首領,給他們施壓, 同時實行利益再分配,沒幾天,所有銀礦統統關閉,延平一片泰然。
徐階影視劇照
徐階似乎找到了一把通天的鑰匙,與此同時,一雙眼睛正關注著他,這個人就是時任內閣首輔夏言。
由于在延平的建樹,不久,徐階升黃州府(今北湖黃岡)同知,之後任浙江按察僉事、江西按察副使,主管教育,成為浙江教育廳的副廳長。
在這裡,筆者想幽朱厚熜一默, 「徐階小人、永不敘用」為什麼就忘了呢?由此看來,夏言在朝中的威風可見一斑,甚至有人說,看了夏言的姿態後,你就知道宰相的派頭了。
夏言的性格決定了他和徐階不明不白的關係。他提撥徐階,不為私義,也不是拉幫結派。 然而在眾人看來,夏言就是徐階身後的那棵大樹。
徐階呢?八年的外放經歷告訴他, 要想登上頂峰,唯有隱忍蟄伏,認清形勢,積攢力量。
幸運的是,回到京城,朱厚熜似乎忘了那茬, 封他為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講,徐階一隻腳邁進了中高級智囊團。
不久,徐母病逝,守制結束,在夏言的照拂下,徐階被破例提撥為國子監祭酒,而後任禮部任右侍郎,隨後去了吏部。
夏言畫像
在明代, 吏部官員號稱天官,是個牛哄哄的部門,所以官員們一個個昂首挺胸、高高在上。
《明史.徐階傳》的一段記載很有意思:
「故事,吏部率鐍門,所接見庶官不數語。階折節下之。見必深坐,諮邊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階意,願為用。」
簡單說: 吏部常常關著大門,對下級話都懶得說兩句。而徐階則不同,官員不論大小,接見時必久坐,對邊防要塞、民生疾苦必噓寒問暖。
由于受到徐階的接見,這些官員出門後非常愜意,自願為他所用。徐階一招就俘獲了基層官員的心。
徐階不顯山、不露水,備受尚書熊浹和周勇等人的青睞,不久任翰林院學士、教習庶起士,接著又執掌翰林院,升至禮部尚書,逐漸接近擂臺。
嘉靖朝內閣影視劇照
與此同時,紫禁城上演著一場驚天大戲,主角正是皇帝朱厚熜,內閣首輔夏言和次輔嚴嵩。
為什麼首先把朱厚熜抬出來呢?除了裁判長的身份之外,他還有兩大愛好一一 給近臣賜桂冠,一心搗鼓向上天祈求的青詞。
以上愛好純系朱厚熜長期隱居深宮、崇尚道教、渴望長生不老所至。
儘管常年不上朝,但他的額頭好像長著第三隻眼,洞察世事,牢牢掌握著朝局。
什麼是青詞呢? 據說極盡諂媚且婉轉輕靈,仿佛只有它才能拂開陰陽之間的那層薄紗,經朱厚熜一陣鳥語,然後付之一炬,在輕煙中似乎就可以通往天國了。
嘉靖年間,寫青詞的高手有兩個半:嚴嵩算半個,徐階和嚴嵩的獨眼兒子嚴世蕃稱得上是頂尖高手。
那夏言呢?面見聖上不戴桂冠,又不獻青詞
一一 也許夏言並不知道,這是朱厚熜的絕頂駕馭之術,桂冠和青詞就是他掌控臣下的兩把利器。
夏言看不破,嚴嵩父子卻看得透透的一一這也為嚴嵩扳倒夏言提供了可乘之機。
由于篇幅問題,關于他們之間的恩怨情仇不再過多介紹,而引發這場驚天變局的卻是因為河套——彼時,河套地區被蒙古人搶了去,遼東巡案禦史曾銑向朝廷上書建議把它收回來。
朱厚熜影視劇照
接下來,事情的發展讓人啼笑皆非。
朱厚熜一心問道,只要北方地盤不再銳減,睜隻眼閉隻眼又何妨;夏言是個激進派,力諫組織糧草兵馬收復失地。嚴嵩呢?沉默不語,不吐一字。至于徐階,還是一個觀望者。
換句話說,夏言沒領會到最高領導的精神,而嚴嵩之所以不吐一字,是因為他已經開始笑了。
此時,另一個人從監獄裡走出來,他的名字叫仇鸞一一當年曾銑的下屬,幹多了貪贓枉法的事,被曾銑告狀下獄。
仇鸞被嚴黨所用,既然被放出來,就必須像瘋狗一樣撲向曾銑,當然,終極目標自然是夏言。
朝會上,朱厚熜的反戰態度決定了一切。 嚴嵩當時一字不吐是因為站在皇帝一邊,而夏言一再要求主戰則是拂了朱厚熜的龍鱗,更何況,他和曾銑「聯手」已把朱厚熜逼到了絕境。
夏言應聲而落,曾銑被斬,嚴嵩毫無意外地取替了夏言。
徐階茫然,淚滿衣襟—— 要想驅逐黑暗、匡復正義,報夏言之仇不知要等到哪一天!
嚴嵩影視劇照
此時,徐階的名頭並不響,但也不至于無足輕重,換句話說,嚴嵩父子儘管一手遮天,還是對他進行了重點看管。
徐階的怒火已達到頂點,可勢單力薄,個人要對付嚴黨無異于飛蛾撲火,唯一的辦法,只有隱忍和等待。
所以,為麻痹嚴嵩,並取得信任,徐階幹了三件事。
1: 對夏言的事隻字不提,既不為他辯白,也不上疏說情,徐階的舉止讓人誤以為已歸附了嚴黨,被清流所不恥;
2: 為靠近嚴嵩,徐階把自己的祖籍主動改成江西分宜,因為嚴嵩正是分宜人;
3: 嚴嵩把持朝政20年,在中期,徐階把自己的孫女嫁給嚴嵩的孫子,兩家變成了姻親。
期間,徐階利用一手好青詞取悅朱厚熜,從而升任禮部尚書,要不是朱厚熜希望他時刻陪伴在左右,就去吏部領銜了。
朱厚熜是個行事古怪的主,加上嚴嵩從中作梗,所以對徐階時冷時熱,但這並不影響徐階的升遷,由于幹了幾件漂亮事,不久加封太子太保,參與機務,成了內閣的二把手。
嘉靖朝內閣影視劇照
日升日暮,朱厚熜飄飄欲仙,嚴嵩風頭正勁,徐階已站上拳台,具有挑戰嚴嵩的資本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大明王朝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一一 庚戍之變。
極為諷刺的是,引發庚戍之變的罪魁禍首正是 上文提到的仇鸞。
讓我們簡單回顧一下經過。六月,窮瘋了的蒙古俺答率著幾萬騎兵來到大同,打算搶一把後就回去。
而時任宣大總兵仇鸞是個縮頭烏龜,用重金賄賂蒙古人並和他們達成協議一一放過大同。
原以為蒙古人會見好就收,沒想到,他們卻殺去古北口、懷柔一線,最後居然在潞河東二十裡的孤山(今通州東北)紮下營賬。
北京岌岌可危,全城戒嚴。嚴嵩慌了餃子,隨即命仇鸞率著兩萬人馬馳軍回援。
此時, 仇鸞的醜行還被蒙在鼓裡,蒙古人再次提出條件——進貢。狂風吹拂,一時間朝堂上山雨欲來。
這一次,又分成兩派,朱厚熜和徐階力主京兵和勤王之師驅逐韃虜,收復河山。嚴嵩呢?厚顏無恥地說:
饑餓之賊,不足憂患一一等他們吃飽自然就回去了。家國危難之時,為一已之私還如此淡定,無恥至極!
徐階反駁: 賊兵已駐紮在通州城,而且*人如麻,覬覦社稷,難道還算饑餓之賊?
徐階主張,不許進貢,不准行賄,以堂堂之師化解了這次危機。
徐階走進了朱厚熜,嚴嵩日漸被厭惡,但依然驕橫,霸佔著朝堂。
嚴嵩影視劇照
雙方鬥智鬥勇、陷入膠著。期間的事例不再枚舉,讓我們直接來到他們的最後一決。
一次,朱厚熜居住的永壽宮意外失火,不得不移居到玉熙殿。但他希望得以修繕,從而再返永壽宮。
嚴嵩的意見,還在永壽宮修什麼道,這是上天的警示,乾脆搬回皇宮去住吧!
朱厚熜怒不可遏。轉頭問徐階。
徐階想到了一個辦法,利用修建三殿多餘的材料,責成尚書雷禮翻修,幾個月就建好了。
落成之日,朱厚熜拎包入住, 還把永壽宮改了個名字一一萬壽宮。
此消彼此,徐階晉升少師,兒子也被破格提拔為太常寺卿,對嚴嵩形成了壓倒性優勢。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階拔出義劍, 指令禦使鄒應龍彈劾嚴嵩,面對父子間幹下的那些不法事,朱厚熜狂怒,發天子之威,嚴世蕃被滅,嚴嵩流落北京街頭。
萬壽宮一角
寫到這裡,本文也該結束了。
筆者堅信,不管道路多麼曲折,無論光明還是黑暗,只要心系國家、胸懷大義,這個人就會一往無前。
徐階就是其中代表,他用機智和練達踐行著光明;用無畏和勇氣把扳倒嚴嵩的故事推到了歷史的天花板。
而且, 他還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學生一一張居正一一這個人讓明朝再次偉大了十年。
參考資料:《明史》及各人物列傳